华设曹亚丽:东西部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借鉴与区别
日前,“第14届中国农村和小城镇水环境治理论坛”在宁夏银川举办(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水环境治理,第14届村镇水环境治理论坛于银川盛大开幕)。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、生态与环保产业事业部总经理,华设设计集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亚丽于会上作题为“东西部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借鉴与区别,借鉴为要、差异为径:共促农村生态发展”的演讲。
曹亚丽,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、生态与环保产业事业部总经理,华设设计集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为改善人居环境、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环节。我国幅员辽阔,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、经济发展、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,导致农村污水治理在技术路径、管理模式、政策支持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征。报告以华东与西北地区为例,系统比较东西部农村污水治理的现状差异,总结华设集团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技术成果,旨在为全国农村水环境治理提供可借鉴的路径与思路。 东西部农村污水治理的资源禀赋差异 1. 气候与气温 华东地区以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,冬季温和,冻土深度浅(10–1250px),管道敷设成本低,处理设施无需特殊保温。而西北地区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,冬季严寒,冻土深度达1.0–2.5米,管网需深埋并采用抗冻材料,建设成本高,且低温严重影响微生物处理效率,需加强保温措施。 2. 降水与水资源 华东地区年降水量普遍在800–1600mm,水资源丰富,但存在水质型缺水问题,治理重点在于“减污”与“高标准排放”。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多在50–400mm,水资源匮乏,治理更注重“节水”与“资源化利用”,如农田灌溉与生态补水。 3. 地形与土地资源 华东人口密集、土地紧张,治理模式以集中纳管为主;西北地广人稀,村庄分散,连片集中处理与“收集池+吸污车”模式更为常见,既降低管网成本,也适应当地资源条件。 东西部农村污水治理现状比较 1. 治理覆盖率 东部地区治理覆盖率较高,已进入“存量运营为主、新建为辅”的阶段;西部地区治理空间大,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,但覆盖率仍有待提升。
2. 资金支持机制 东部地区以地方财政与社会资本(如PPP、EOD模式)为主,市场参与度高;西部地区则更多依赖中央预算内投资与对口支援,社会资本参与较少。 3. 处理模式 东西部均遵循“分区分类治理”原则,集中与纳管模式占主导。但西北地区因村庄分散,连片集中处理站点规模较大(如100m³/d以上),且普遍采用“收集池+吸污车”模式以降低管网成本。 4. 排放标准 东部地区因面临水体富营养化与黑臭问题,排放标准更为严格,尤其对氨氮、总磷等指标;西部地区标准相对宽松,更注重实际可行性与资源化利用。 5. 处理工艺 东西部在集中处理工艺上均常用AAO、生物接触氧化等技术。东部为应对严格的总磷标准,常辅以化学除磷;西部则因土地资源丰富,更倾向生态处理工艺,如人工湿地。 6. 运维管理模式 东部已形成“县域打包、第三方专业运维+智慧监管”的成熟体系;西部仍以“县统筹、镇落实”为主,智慧化处于初步探索阶段,运维模式多元但尚未体系化。 华设集团乡村污水治理案例与经验分享 华设设计集团作为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,在乡村污水治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,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技术与管理模式。 1. EOD模式策划与实施 以安徽郎溪县长溪河流域项目为例,华设协助策划并推动19亿元投资落地,打造安徽省EOD模式标杆。通过“治水、兴产、富民”协同路径,实现生态治理与产业振兴双赢。 2. 资源化处理技术与设施 针对西北地区“小聚居、大分散”的村庄形态,华设自主研发无动力资源化处理设施,包括黑水处理池、三格厌氧池与灰水净化槽。该技术成本低、运维简便,可实现灰水回用于农田灌溉,COD去除率>65%,氨氮去除率>95%。
3. 电解除磷技术模块 针对西部低温环境下生物除磷效率低的问题,华设开发电解除磷模块,除磷率超过90%,能耗低、自动化程度高,适用于TP排放要求高的敏感区域。 4. 一体化小型提升设施 该设施适用于半分散聚居区域,通过“2–5户为一集水单元”模式,将污水提升至集中处理站,显著降低管网成本与运维压力,已在江苏兴化等项目中得到验证。 5. 智慧化管理平台 华设自主研发“建管一体化”与“智慧运维”平台,实现从设计、施工到运维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。平台具备实时监控、智能告警、故障溯源等功能,大幅提升运维效率与透明度。
东西部治理经验的互鉴路径 1. 西部可借鉴东部:
2. 东部可借鉴西部:
|




